熊猫体育

用户可以深入了解科学化的训练方法,轻松掌握运动技巧,提升健康水平。
熊猫体育专注于运动康复指导与体能训练计划
提供多样化的直播课程和互动体验。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10-87397012
运动科学洞察
运动科学洞察
联系我们
?
咨询热线
010-87397012
服务热线:010-8739701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华夏路23号
运动科学洞察
澳门理工大学科技赋能培养体育科学人才

  澳门理工大学在培养体育与运动科学人才方面不遗余力,在相关领域已形成本硕博一体化学位课程,近年着力发展“人工智能+”的教研策略,立足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于澳门首创运动科技与创新硕士学位课程,聚焦“AI+体育”交叉学科前沿,构建“运动科学-数字技术-健康管理”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澳理大同步招生的还有热门的运动及体育硕士学位课程,两者各具特色,面向不同专业领域中有志深耕高层次发展的学子,培养具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开创多元出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体育运动从竞技性质延伸至不同层面,运动科学原理、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运动营养学、运动表现分析、康复治疗和保健等,都是运动科学中值得深思的课题。因此,运动科技与创新硕士学位课程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面向运动表现优化、智能康复、智能康养等相关行业及新兴产业,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为各式多元的课题产生催化作用。

  熊猫体育官方

  应用科学学院课程主任吴冠祺表示:“大健康与科技结合是相关学科的大势所趋。澳门理工大学正以“AI+体育”的创新模式,重新定义运动科学的边界。同学将获得解码人体运动密码的智能钥匙,在万亿规模的全球运动科技市场中,开辟属于新一代跨学科人才的黄金赛道。”

  除了运动的大数据分析,透过动作训练、监察身体健康状况等提升运动表现,一向是运动素质的核心。吴主任指出,人工智能科技范畴涵盖运动科学监测、客制化训练、预防运动伤害,以及康复介入等相关专业技术。

  熊猫体育官方

  吴主任也介绍,实时关节角度量测与运动参数,可构建以数字化运动表现为导向的模型,进行定量运动表现分析,并提供客制化训练/康复,以提高运动表现及伤害康复。“模型的建构需要同时了解体育与大数据的原理,把“人工智能+”应用于康复、康养、体育、运动、管理、产业、经济等大健康相关领域,我们希望汇聚对此有兴趣和创新思维的人士入读此课程,从而拉阔科研和应用的多样性。”

  智能康养专业的吕轩瑜讲师是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的主要学术人员之一,在设计课程时着重教授内容紧贴智能健康产业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成为运动人士和科技开发者之间的桥梁。课程突破传统学科壁垒,深度融合运动生物力学、人工智能算法、物联网传感技术等学科领域。按照英国专业工程能力标准(UK-SPEC)认证的课程体系,重点打造:

  模块化课程设置实现“技术纵深+应用广度”平衡,学生将于体育数据分析、运动健康及康复等相关行业中大展拳脚,可选择继续申读澳理大博士学位,或到世界各地的顶尖学府升学;职业发展可参与“AI+”及大健康相关范畴的新兴岗位,如体育科技企业、机器学习运动建模、智能运动装备研发、职业运动团队、运动表现分析、健康营养促进、数字康复方案、康养项目商业策划等专业领域。

  该课程其中一个亮点是设有联合培养计划,与上海体育大学携手合作,进行教研及项目指导。

  上海体育大学是世界领先的体育高等学府,目前拥有体育理论、运动生物力学、康复治疗等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以及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等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根据2018年上海软科发布的体育科学院校与部门榜单,该校位列亚洲排名第一。

  参与计划的学生就读期间在两校学习,第二学年将赴上海体育大学进行一至两学期的科研实践学习。学业指导实行双导师制,满足两校要求的学生将获澳门理工大学颁发硕士学位证书及上海体育大学签发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习证明。学生可以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亲身了解国家“体育强国”的政策发展,以及两地相关行业的前沿走向,扩阔眼界。

  澳理大另一个体育类研究生课程是运动及体育硕士学位课程,响应国家“体教融合”与“健康中国”战略部署,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升级需求,构建“科学训练-健康促进-产业管理”三维培养体系。目标培养高水准的运动及体育专才,提升学生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等方面的技能。

  健康科学及体育学院课程主任时庆德表示:“近年来,体育运动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竞技体育蒸蒸日上,大众体育广受欢迎,体育产业方兴未艾。运动对健康的助力作用尤其受到重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能从体育锻炼中获益,体医结合已成为实现生命全周期健康的重要路径,投身体育事业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运动及体育硕士学位课程拥有高水准的师资团队,吸引来自体育及相关学科的佼佼者。聚焦竞技体育科学化、大众体育智能化、体育教育创新化三大方向,面向“体医融合+科研驱动”,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在中西融通的学术氛围下,全面提升学生理论素养、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服务澳门、大湾区乃至全中国的体育中坚力量。

  修读课程的学生结合理论和实践,并将所学以总结式学科单元(capstone project)的形式展现。赵世傲同学现就读运动及体育硕士学位课程二年级,他一直对运动心理和运动营养领域深感兴趣,从起初入读课程时便开始钻研有关课题。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赵世傲同学通过体育科研方法等科目的学习,科研能力有了长足进步。他在研一期间即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科院二区SCI期刊《Nutrients》和《Frontiers in Nutrition》上发表了两篇论文,影响因子分别为4.8和4.0。2024年10月,赵世傲受邀成为SCI期刊《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的客座编辑,参与期刊的组稿工作,科研能力备受学界肯定。

  运动及体育硕士学位课程自2019 年开办至今,已累积多届毕业生。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体育教育工作,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投身竞技体育行业,在培育精英运动员的道路上取得骄人成就。秦志坚是2021届毕业生,目前在澳门武术总会担任散打主教练。秦志坚的运动员生涯战绩辉煌,曾获得东亚运动会金牌、北京奥运会季军、亚洲武术锦标赛冠军等殊荣。

  作为拥有丰富训练实践经验的教练员,秦志坚认为在澳理大的学习经历启发他的创新思维,使其得以在传统训练理论基础上,结合最新训练理念和方法,有效提升运动员的赛场表现。近几年,秦志坚对运动训练模式变革进行积极尝试,成功带领澳门散打队在重大国际赛事夺得22枚奖牌,其中亚运银牌、世界青少年女子金牌等,更实现了澳门散打项目历史性的突破。

  澳门理工大学正以创新教育模式及前沿技术,为体育及相关专业的多元化产学研发展,提供科学化、创思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全民大健康的持续发展与体育产业的无限机遇,开拓高层次学研平台,让有志之士开启新时代下的智能体育事业的理想追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 : 党派好声音|省农工党:应给予运动康复一纸“专业处方”